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2016年,采取了减税降费、合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从多方面发力,更加积极有效,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表示。
减税降费力度空前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传统思路主要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减税降费本身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在2016年力度更是空前加大,通过“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的更大活力。
营改增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攻坚战最引人注目。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新增试点行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超过5000亿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营改增除了为企业减负之外,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消除了重复征税,有效降低了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拉长产业链,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孕育了新动能、涵养了新税源。
我国还持续实施普遍性降费举措,合理降低企业负担。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收费清理改革的有关要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降费减负的政策措施,累计取消、停征、免征和减征了496项收费基金,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超过1500亿元。
“2016年进一步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取消、停征和整合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7项政府性基金;将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范围,由现行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扩大到10万元;将原只对小微企业免征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上述措施,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270亿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目前收费名目较多、乱收费等问题依然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2017年2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持续为实体经济减负。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此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也表示,2017年要继续落实和完善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出台新的减税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
财政支出更有“温度”
2016年,我国合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确保支出强度不减。”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年初预算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1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0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均比上年增加2800亿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地方专项债务规模也有所增加。
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有力地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要改革、重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中央基建投资预算安排5000亿元,集中用于交通、水利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项目。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趋规范,并扩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降低利息成本约4000亿元。全面清理结余结转资金,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还介绍,2016年财政有力支持基本民生托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比如,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等。
以医疗卫生为例,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154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3182亿元的4.1倍,比2015年增长10%,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6.4%高出3.6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
一系列“标准”的提高反映出民生的改善: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个人缴费标准相应提高到150元;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200个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
据悉,2017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人均补助420元提高到450元;统筹推进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改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到50元。
“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要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适度扩大有效需求,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PPP花钱少事办好
2016年,积极财政政策还体现在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比如,中央财政设立2年10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并及时拨付,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
此外,还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货币化安置,支持化解商品房库存。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方式消化政策性粮棉油库存。明确债转股涉及的债权转让和核销政策,支持按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补短板力度,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将继续支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各地安置职工进度及时拨付专项奖补资金,落实并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同时,将进一步优化中央基建投资存量支出结构,统筹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在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2016年迎来项目“落地年”。2016年,财政部联合19部委推出第三批516个PPP示范项目,计划投资额1.17万亿元。联合10家金融机构设立1800亿元中国PPP基金,推动基金当年完成517亿元投资额度。
“截至2016年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11260个,总投资13.5万亿元,签约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1351个,总投资2.2万亿元,落地率32%。”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项目逐步落地,PPP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标,开创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方面,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拉动投资,发挥了积极的稳增长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在实现惠民生的同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2017年,将继续大力推进PPP改革工作,在‘抓落地’和‘强规范’上下功夫,加强金融支持和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PPP项目加快落地态势,强化项目规范实施,推动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整体跃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