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的目标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法制化程度,改善收入分配等。在2017年两会上,呼声最高的莫过于税制改革,代表委员们讲述营改增的方方面面,完善地方税体系被多次提及。
“2017年将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两会上一语道出政策主张,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正确的抉择,既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企业负担,又要保证重点领域的支出,财政做到预算收支平衡,想尽办法做好 “加减法”,对扶贫、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保障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对完善地方税体系和税制改革有不同的观点,营改增牵涉到地方主体财源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央地财政关系的同步调整作为前提,改革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还应健全完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
税制改革:重构地方税体系
财政体制的弊端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而通过包括营改增、资源环境税费改革等在内的税收制度改革,通过国企上缴红利等预算体制改革,可以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2016年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收入总额超过5万亿元。代表委员们认为,“税制改革仍有空间”。
四川代表团13名代表表示,当前地税主体税种缺失,工业税收比重过低,地方税立法滞后,部分行业仍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四川代表团唐群容代表对记者表示:“应努力培植新的地方税主体税源,以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即房土两税)为重点。应加速房地产税立法进程,构建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逐步将部分行业消费税、车辆购置税改由地税部门征收。将基金、附加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全部纳入地方税体系管理。”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代表建议,应加快推进消费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深化资源税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充实地方财政实力。“如果将除烟外的其他品目消费税全部调整为地方固定收入或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2016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营改增,目的是减税降负,但部分企业仍觉得有负担。在科伦实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代表看来,是因为“税收结构让企业感觉重,2016年间接税占比60%,直接税占比40%”。他认为,政府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应将间接税的优惠政策推广至更多的高新技术行业,将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可结转抵扣年限延长至10—15年。
个人所得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十分有限,代表们均表示,可以调整个税。王一宏代表称:“可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给予困难群体、失业人员等低收入者一定的免税政策。”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代表也建议“提高个税免征额”,从3500元起就开始征税,加重了个人负担,可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1万至1.2万元。设定出纳税养家的人口标准,鼓励高收入人群积极纳税。
资源税的开征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合理开发利用。有代表反映当前资源税税率偏低。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的村支书张文堂告诉记者,当煤炭价格上行、企业盈利空间上涨时,由于税率保持不变,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不明显,出现从量计征模式下的“失调”现象。以榆林为例,2016年与2014年相比,原煤产量同为3.62亿吨,财政总收入反而减少74.76亿元。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可参考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省区的税率,适度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 有很多代表都建议减税。湖南团的许菊云代表告诉记者,餐饮业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连锁餐饮企业增值税汇总纳税进程受阻,餐饮业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也困难重重。”
对于都在谈论的减税降负,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对记者表示:“适当减一点是可以的,但减税空间并不大。当前政府的支出规模很大,公共服务的支出是刚性的,而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减缓。”他认为,应当把基础产业进一步开放竞争、提高效率作为降成本的战略举措。
总体而言,减税减负仍是今年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也在部长通道上表示:“营改增推进时间愈长,效应就会愈加显现。2017年,增值税税率将由四档变为三档。企业在政策把握、投资决策、营销议价、财务管理、合同谈签等方面都会不断改进,以更好适应新税制。”
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今年是修改后的预算法实施的第三年。从预算报告分析,2017年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部门预算改革,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将触及民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在两会上介绍称,对于积极推进预算公开,“今年中央现有119个预算部门,除了涉密部门以外其余104家的预算都提请了全国人大审议,部门预算都将依法公开”。
预算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公开、透明、法制化的预算体制,约束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控制宏观税负,减少贪污腐败。而人大推进税收立法项目,可以避免税收制度过于复杂。当前在财政减收的大环境下,民生领域的支出不能减少,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4-2016年末,央行国库库存余额均在3万亿元以上。“财政存量资金闲置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利于充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对记者表示,既要盘活当前已有的财政存量资金,也要推进制度改革,防止形成新的资金沉淀。
他建议,充分发挥人大、审计、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情况的监督作用,强化问责问效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部门资金可分可合、项目资金可拨可收,对盘活不力的地区和部门,适当压缩转移支付和部门预算额度;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成效显著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奖励。
此外,还应健全完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预算公开、全口径预算、中期财政规划、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构建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的信息透明度。(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