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年5月1日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全面推开,已将近一周年,这场被称为“中国税制分水岭”重大税制改革成效正逐步显现:一方面,营改增减轻了企业负担、唤醒了经济活力、助推了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为建设现代财政体系、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铺垫。
减税效果很明显。营改增一年来,不仅涉及千万户纳税人和2万多亿元税制切换实现了平稳过渡,营业税存在的严重的重复征税弊端被消除。据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介绍,营改增实施以来,98%左右的试点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或持平,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减税红利,总体减税规模越来越大。2012年1月~2017年2月,中国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2万亿元。其中,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的2016年5月~2017年2月这10个月内,减税规模就达到5661亿元,预计到今年4月30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周年将实现减税6800亿元左右。
从微观上看,不少企业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包,企业也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研发,以及顺应新税制带来的组织结构优化,这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积累到宏观上,则是为中国释放了经济增长动能。
在中观、宏观层面,营改增唤醒经济活力、促进经济转型的效果也得到印证。以全国首个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城市的上海为例,近年来出色的经济表现与营改增有相关关系。
来自市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第三产业占上海市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8%提高到70.5%,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示经济结构在优化。2016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中,上海则首次超越山东夺下“探花”,紧追江苏。其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2.3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4762.50亿元,增长1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618.58亿元,增长15.1%。
营改增何以能够促进产业转型、服务业发展?首先,营改增消除了营业税制下重复征税,减轻了服务企业税收负担,使服务业与工商业能同等纳税;其次,通过服务业对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下游企业抵扣机制,减轻了下游工商企业税负,使服务业和工商业可以联动发展;第三,营改增的抵扣机制消除了企业服务外包和主辅分离的税收障碍,使生产企业内部可以将服务部门独立或者外包,从而扩大了市场的服务规模。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及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定位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是其中应有之义。现代国家离不开税收,但税制结构选择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营改增正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营改增目前只是初具框架,尚不完善。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平稳推开后,现代增值税制度在我国初步落地。此后,中国增值税制度还要进一步改革。近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增值税立法程序目前也已经启动。这些都是通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阶石。(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