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庄毓敏提交建议,希望通过制定针对高校的一揽子税收政策,帮助高校度过“身份危机”。
身份的模棱两可导致针对高校的税收政策“补丁连连”。庄毓敏说:“营改增等税制改革迅速推进,针对高校的税收政策出台显得较仓促,不少是以通知或补充通知的形式出现,甚至以对某一问题的批复形式出现。”例如,关于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的税收政策在2012年底到期后,直至2013年11月才出台了延续执行政策。
在享受税收减免方面,高校也“两头不靠”。庄毓敏举例,一方面,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都是科技创新主力军,后者从事科技创新取得的相关收入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高校却无此待遇。另一方面,与非营利性组织一样,高校也发挥着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但是非营利性组织享受的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高校却不享受。
对此,庄毓敏建议尽快明晰高校身份。应参照国际经验,将国家公立高校界定为非营利性组织,并对其非营利性收入实行免税政策。对民办高校,应确定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组织的判定标准,对属于前者的实行免税政策。
庄毓敏在调研时还发现,学生奖助学金要按“劳务报酬所得”,在扣除800元后,按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庄毓敏认为,学生奖助收入按“劳务服酬所得”纳税并不合理,考虑到学生没有工资收入,奖助收入一般也用于校内学习和生活,应对学生奖助体系中的各类奖助学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来源:中国教育报)